2019-03-12 16:26
来源:本站
不忘初心 携手慈善
为神木慈善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奋斗不息
神木市慈善协会第二次会员大会工作报告
各位领导、各位会员:
我受神木市慈善协会第一届理事会的委托,作任期内的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一、第一届理事会工作回顾
神木市慈善协会于2003年2月开始筹备组建,市委、市政府7月份批复同意,根据神木市民政局〔2003〕56号文件精神注册登记成立,至今已有十五个年头。十五年来,协会在神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中、省、市慈善协会的悉心指导下,在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下,坚持“以民为本,安老抚孤,济贫解困”的慈善宗旨,募集慈善款物,实施救助项目,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十五年来,协会着力建设“学习型、创新型、效能型、公信型”慈善组织,多次荣获上级组织的表彰奖励。十五年来,协会各类慈善资金累计收入4.10亿元,累计支出1.80亿元,其中项目支出1.50亿元,占累计支出的85%,受益人数达50余万人,结余2.30亿元,其中永久性慈善基金2.15亿元。
十五年来,协会取得的主要成绩:
(一)积极争取市委政府支持
神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为协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经济基础和工作基础。
1、支持协会慈善工作。协会从成立至今,期间市委、市政府多次换届,主要领导换了几任,但自始至终都能一如既往地重视慈善工作,支持慈善工作。市委、市政府把慈善工作作为实施民生工程,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政府工作的一个必要补充,摆在重要位置,常抓不懈。
2、加强协会组织领导。协会成立初,市委、市政府对协会工作人员的任用慎之又慎,综合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唯德唯才选用。市委、市政府每年多次听取协会工作汇报,研究解决慈善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协会召开的重要会议,举办的重要活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及分管领导都能亲自参与,积极给予指导。
3、人员资金统筹安排。市委、市政府注重为协会办实事、解难题,成立时为协会调拨车辆,划拨启动资金40万元,成立后为协会每年预算活动经费5万元,并借调3名教师、聘用3名大学生,解决人员短缺问题。尤其是在解决慈善资金困难方面,市委、市政府更是力排众议,果断决策,统筹安排,先后累计向协会拨款1.67亿元。
(二)努力加强协会自身建设
搞好自身建设是一个组织适应社会发展形势的必然要求,也是不断自我完善、自我超越的内在动力。十五年来,协会在制度建设、队伍建设和公信力建设方面,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发展模式。
1、管理制度逐步完善。制度建设是实现协会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的基础工作。协会根据慈善事业发展需要,对募捐、项目、财务、救灾等各项业务工作进行规范,逐步制定和完善了内部管理制度。目前,协会开展的各项工作已基本实现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2、队伍建设已见成效。协会成立初有4人,都是退休人员,人才匮乏是限制我市慈善事业发展的瓶颈之一。针对这种情况,协会先后借调、聘用7人,老中青相结合,采取“帮、传、带”及业务培训等措施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并在全市20个镇(办)成立慈善分会,现有慈善分会长44人。可以说,协会现在拥有一支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甘愿吃苦,严于律己的慈善队伍。
3、信息公开透明基本实现。为保障捐赠人及社会公众的知情权、监督权,提高社会公信力,协会坚持信息公开透明度,与我市主流媒体合作,及时宣传报道各类慈善活动。协会还通过开通慈善网站、微信公众平台,印刷《会刊》、《募捐公德簿》、《资助贫困大学生名录》等资料宣传报道慈善工作。协会在大力宣传报道慈善信息的同时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监督,目前各项工作已基本实现透明化运作。
(三)扎实开展慈善救助项目
协会成立至今,先后实施了资助贫困大学生、节日慰问、助教助学、助医助残、灾病救助、贫困救助、新农村建设、慈善公益林、慈善超市、慈善图书室、慈善志愿者理发服务站、精准扶贫等十多个慈善项目。其中:
1、资助贫困大学生:这是协会实施最早、从未间断、持续时间最长的一个项目。项目采取自愿申请,学校、镇(办)推荐,协会入户调查,张榜公示,大会发放等程序,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从2004年到2018年,协会累计资助贫困大学生7700人,发放资助金1亿元,资助贫困大学生项目成为在我省颇具影响的品牌项目。
2、节日慰问:为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协会在元旦、春节、端午节、儿童节、重阳节等节日期间,对我市20个镇(办)的退伍军人、老村队干、老党员、孤儿、留守儿童及特困家庭开展慰问活动,累计慰问9784人,慰问款物支出1003余万元。
3、助教助学:协会与爱心企事业单位联合开展过学科竞赛、捐赠图书、慰问农村留守贫困儿童、慰问特殊教育学校残疾儿童等活动,以及援建中小学及幼儿园累计支出1213万元。协会与深圳市卫泉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向神木市城区各中小学及幼儿园的教职工无偿捐赠,免费安装总价值143万元的净水器500台。
4、灾病救助:因自然灾害、重大突发事件或重大疾病致使部分家庭生活拮据,处于特困状况。协会及爱心企业也向这些特困户伸出援助之手,救助大灾大病特困户161户,累计支出513.38万元。
5、贫困救助:因病劳力不足、肢体残疾失去劳动力、上学子女多等原因,部分家庭支出大于收入,生活比较困难,慈善协会携手爱心企业或爱心人士累计救助贫困户1560人,其中环卫工人1180人,累计支出196.88万元。
6、助医助残:协会向榆林市慈善协会争取轮椅161个,助行器136个,全部发放给残疾群众,争取38万元的声光电治疗仪一台,捐赠给神木二医院开展扶贫救治工作。资助万镇、太和寨、花石崖3所镇(办)卫生院6.6万元用于购置医疗器械,改善医疗条件,方便百姓救治。协会开展的义诊送药活动、残疾人培训、慰问特校残疾儿童、看望敬老院院民等慈善项目支出70多万元。
7、抗震救灾:在印度洋海啸、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芦山地震等地质自然灾害中,协会向受灾地区捐款共计40万元。
8、慈善图书室:为了丰富学生课外生活,提升教师业务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协会出资173.4万元,购买图书50余万册,资助神木五小、二中、四中、职中、神中等5所学校,建立5个慈善图书室。
9、慈善志愿者理发服务站:协会购买18万多元的理发用具,在我市各行政村、社区建立553个慈善志愿者理发服务站,开展志愿理发服务活动,帮助农村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解决了理发难的问题。
10、新农村建设:协会携手陕西恒源煤电集团、神木农村商业银行等爱心企业资助我市孙家岔、乔岔滩、贺家川、栏杆堡、太和寨、万镇等镇(办)的多个村庄开展新农村建设,进行沟壑填土、道路改造、房屋修补、美化绿化等建设,共计支出2170万元。
11、慈善公益林:为了改善生态环境,造福子孙后代,协会出资81万元在位于毛乌素沙漠东南边缘的锦界镇沟掌村栽植1000亩慈善公益林。
12、资助社团:协会携手陕西恒源煤电集团资助青年文学社、舞蹈协会、陕北力量孝行天下团队等社会团体开展业务活动,资助活动经费支出17万元。
13、扶持小企业:协会携手启明公益基金会、陕西恒源煤电集团扶持大古石峁生态农业有限公司、零视觉传媒有限公司等小企业进行创业,资助创业资金支出36.18万元。
14、精准扶贫:协会与神木市工商联合作,携手大砭窑煤矿、新晨煤电化工公司在纳林采当村和河湾村2个精准扶贫村看望慰问了70岁以上老年人及部分特困家庭200户,发放了价值8万元的米面油;协会与神木市民政局、大砭窑煤矿向张家洼等4个村的爱心超市各捐赠价值5000元的生活用品或生产用具;协会携手陕西美好置业有限公司资助3户精准扶贫户进行房屋修缮,花费6.2万元,精准扶贫项目共计支出16.2万元。
(四)不断创新善款募捐方式
慈善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开展社会救助,而这项工作做得怎么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没有钱,有多少钱。协会成立之初就把募集善款工作作为重中之重,一年到头常抓不懈。
1、走出去,请进来。慈善协会成立之初,广大市民及企事业单位缺乏慈善理念,募捐意识淡薄。为了募集更多的慈善资金,开展更多的救助项目,不管是企事业单位,还是政府行政部门,协会工作人员不辞劳苦,不怕吃“闭门羹”,主动上门宣传慈善知识,开展募捐活动,每年募集慈善资金上百万元或两三百万元。
2、设立永久性慈善基金。协会在开展募集资金和实施项目过程中,慈善资金不断壮大,借鉴一些地方的成功经验,对募捐方式进行大胆创新。协会引入市场运作机制,将剩余慈善资金设立为永久性慈善基金,目前有永久性慈善基金2.15亿元,为慈善项目的实施奠定了稳定的经济基础。
3、成立冠名基金或资金。随着慈善宣传力度的不断加大,慈善知识广为人知,慈善理念深入人心,部分爱心企业或爱心人士致富不忘家乡人,拿出自己辛苦赚得的钱回馈社会,帮助困难群众。王凤义先生捐赠500万元、张秋莲女士捐赠100万元成立自己的“冠名基金”。爱心企业陕西恒源煤电集团及爱心人士孙俊良先生先后向协会捐款2000多万元成立自己的“冠名资金”。协会根据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的救助意愿,一分不截留的全部用于救助困难群众。
4、大力开展网络募捐。网络募捐是通过网络提供一个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发布和传播募捐信息,进行在线捐赠。协会现在已开通慈善网站,建立微信公众平台,面向社会公开募集慈善资金。从长远看,随着公益慈善组织的不断成熟,网络募捐因其成本低、传播快、效率高,将会成为募捐的重要渠道之一。
(五)科学管理慈善资金运作
协会成立至今,资金运用始终坚持科学管理、规范运作、公正公开的原则,严格财务管理制度,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做到善款善用、专款专用,保证各项慈善工作有效运行。
1、制定财务管理制度。协会根据《章程》制定了《神木市慈善协会财务管理制度》、《神木市慈善协会资金、物资管理使用办法》等规章制度,加强慈善资金安全管理,规范财务操作程序和审批制度,对善款的募集和使用实行专款专用,对各项开支做到了手续完备、合理合法。在会计账务上,协会对救助项目做到公开公正,依章程、按程序办理,并根据救助项目分设科目明细,详实做好财务记录工作。
2、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协会在加强内部财务规范化管理的同时,自觉接受财政、审计部门监督和在新闻媒体上及时公示募捐、救助情况,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坚持公开、透明的阳光慈善财务,做到让捐赠者放心,让社会各界满意。
3、发扬奉献吃苦精神。协会在开展业务活动中,工作人员发扬乐于奉献、甘愿吃苦精神,不乱支乱花,将每一分慈善资金都用在最需要帮助的贫困家庭中,以公平、公正、公开为行为标准,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六)大力开展慈善宣传活动
慈善宣传是传播慈善文化,弘扬慈善精神,提高全民慈善意识的重要途径,是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十五年来,协会大力宣传各类慈心善举和正面典型,引导社会公众关心慈善、支持慈善、参与慈善,为发展我市慈善事业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1、学习宣传《慈善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简称《慈善法》)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于2016年3月16日通过,自2016年9月1日起施行,并规定每年的9月5日为“中华慈善日”。每年的9·5慈善日期间,协会通过微信平台开展慈善知识竞赛活动,印刷《慈善法》宣传单,制作慈善知识展板,并组织慈善志愿者文艺宣传队在群众比较集中的地方进行以《慈善法》为主题的文艺演出,多渠道、多角度宣传《慈善法》及慈善知识活动。
2、媒体参与慈善信息报道。协会与善行天下杂志社、神木市委宣传部、神木市电视台、神木市广播电台、神木报社、神木论坛等新闻媒体密切合作,跟踪报道相关慈善信息。协会与神木论坛签订宣传战略合作协议,全面负责协会网站建设、开通微信公益募捐平台、新闻稿件发布、专人新闻采集以及宣传人员培训工作。
3、印刷刊物宣传慈善工作。协会印刷出版《神木慈善十年》会刊、《慈善募捐》公德簿、《贫困学子圆梦大学》资助贫困大学生名录2000余册,赠送于各行政部门、事业单位、爱心企业、爱心人士传阅,对协会工作进行总结回顾的同时培养大众慈善理念。
4、建立微信公众平台。协会建立微信公众平台,保障平台正常运行,按时更新平台内容,及时发布协会各类活动及重要通知等。目前关注人数近万人,对传播慈善文化、培养慈善理念起了很大作用。
5、撰写神木慈善简讯。协会每开展一项活动,都要撰写神木慈善简讯,及时宣传报道协会工作动态,让更多的人了解慈善、支持慈善、参与慈善。
6、建立慈善展室。协会花费10余万元筹建慈善展室一间,通过前言、领导关怀篇、慈善队伍篇、建章立制篇、慈善项目篇、重要会议篇、善款募集篇、慈善宣传篇、党风建设篇、结束语等10个篇章展出了协会十多年的工作历程。
(七)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工作
1、建立慈善志愿者服务团队。协会在全市20个镇(办)和神木镇4个办事处、16个居民社区组建了慈善分会,在16个社区组建了16支慈善志愿者服务队。协会在开展各类活动过程中,服务队的志愿者们主动、积极参与其中。组建慈善志愿者直属服务队1个,具体参与到协会十多个慈善项目及日常工作过程中。组建2个慈善志愿者医疗服务站,节假日期间开展义诊活动。组建1个慈善志愿者文艺宣传队,开展文艺演出活动的同时大力宣传慈善知识,倡导慈善文化。
2、成立慈善志愿理发服务站。协会工作人员通过实地走访调查,根据我市农村孤寡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的理发需求,出资18余万元,采购推剪、平剪、脸盆、梳子、剃须刀等理发用具560套,在农村建立553个慈善志愿者理发服务站,招募志愿者理发人员2550名,解决了农村留守群众的理发需要。
3、发展壮大慈善志愿服务队伍。为了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实现“助人自助,乐人乐己”的志愿情怀,协会现有慈善志愿者4986人,他们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工作性质,服务时间,不计物质报酬,自愿为社会和他人提供服务和帮助。目前,慈善志愿者在日常的服务工作中基本做到常态化、规范化、专业化,为促进和谐幸福神木做出了一定贡献。
二、十五年慈善经验与体会
协会成立十五年来,在神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省、市慈善协会的指导下和有关职能部门的支持配合下,立足于我市市情,充分结合自身实践,大胆借鉴同行先进经验,对如何开创我市慈善事业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回顾协会的发展历程,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
第一,必须认真贯彻党的方针政策,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的重视与支持,努力营造促进慈善事业发展的政策法规环境。实践证明,党和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是慈善事业发展的基本保证,良好的政策法规环境是慈善事业发展的必要因素,多年来,协会在这方面受益匪浅。
第二,必须坚持民间性,走“自我发展、自我保障、自我约束”的社会组织发展之路。慈善组织是慈善事业的重要载体,其发展模式对于慈善事业有着深远影响。协会自成立之日起,就将自身明确定位为一个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全市性非营利民间社团组织,强调独立性、非营利性、公益性和民间性,坚持民间性是慈善组织发展的必由之路。
第三,必须提高协会自身可持续发展能力。打铁还需自身硬,慈善协会的管理水平和运作效率,直接决定着协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十五年来,协会下大力气开展科学化管理,在制度建设、人才培养、合作机制、作风建设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第四,必须坚持“以民为本,安老抚孤,济贫解困”的慈善宗旨,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应有的作用。协会是连接社会爱心的桥梁,其工作应以广大人民的利益,尤其是捐赠者和受助者的利益为中心。正是在这种宗旨的指导下,协会十五年的慈善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
第五,必须将社会公信力视为协会发展的生命线,全面实行阳光慈善战略,提升社会公信力。慈善协会的财务管理水平和信息公开透明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公众和合作伙伴的信任度,影响着协会的长远发展。协会多年来将财务和信息公开工作视为协会能力建设的核心任务之一,得到了神木市民的广泛认可。
三、对新一届理事会的意见与建议
(一)创新组织建设。进一步建立健全协会各项规章制度;发展新会员及新理事,壮大慈善队伍;着力建设“学习型、创新型、效能型、公信型”的“四型”慈善组织。
(二)创新募集方式。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拓宽慈善业务;创新“互联网+”网络募捐模式,大力开展网络募捐活动;利用协会新班子优势,向企业募捐更多的慈善资金,让更多的爱心人士参与慈善事业;做好每年9月份开展的“慈善扶贫一日捐”活动,使其规范化、常态化、透明化。
(三)创新品牌项目。关注我市老弱病残、意外灾病等困难群众,在巩固发展已有项目的基础上,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大胆创新,组织实施新的救助项目;学习先进慈善组织品牌项目实施的经验,结合自身实际开创新的品牌项目。
(四)创新慈善宣传。着力建设神木慈善协会门户网站,全面落实网站、微信公众平台等网络宣传功能;以慈善项目带动慈善文化宣传,做到慈善项目公开透明,让更多的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参与到慈善协会各项活动中来,培养大众慈善理念。
(五)创新善款管理。整合协会慈善资金,使基金利益最大化;加大善款募捐与支出的公开透明度,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做好财会人员培训工作,让财务工作与时俱进。
(六)创新志愿服务。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开展志愿服务工作要年初有计划,月月有活动,年终有总结,让志愿者与企业、单位协调配合,根据传统节日搞好志愿服务活动。
各位会员,神木市慈善协会自2003年成立以来,每一步的成长,都是在党和政府的关心指导、全市人民的支持参与和合作伙伴的团结协作下取得的。借此机会,我谨代表神木市慈善协会以及50多万受助群众,向为发展我市慈善事业做出贡献的社会各界,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各位会员,希望我们不忘初心,携手慈善,为神木慈善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奋斗不息!我们相信,在新一届理事会的领导下,神木慈善事业将会不断发展壮大,神木的人民将会更加富裕安康,神木的明天将会更加和谐美好!
报告完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