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9-08 09:00
来源:本站
从慈善工作的实际出发,认真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调适当代慈善工作的发展思路,这是实现慈善工作新的全面发展的根本大计。
调适之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需求
解决弱势群体的困难,我们国家一贯强调必须坚持治标和治本相结合的原则,这一点也完全符合科学发展观对慈善工作的要求,慈善资助既要帮助他们解决眼前的生存需要,更要着眼于帮助他们创造长远发展的条件,这样才能完整地体现慈善工作 “安老抚孤,济贫解困” 的工作宗旨。从社会弱势群体的现实情况看,除了一部分特殊对象需要国家和社会给予长期的救助外,大部分都具有动态变化的特征。因此,当前在慈善工作的资助思路上,就要遵循人的发展规律,从维持生存权为主逐步向保障发展权为主转变,尤其是在国家对弱势群体生活救助力度不断加大的情况下,慈善组织既有条件也有可能把更多的关注力放在改善弱势群体的生存条件,提高自身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的需求上。同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正确处理资助农村 “贫困人口” 与城市 “贫困人” 的关系,做到城乡统筹、同步考虑,并根据城镇化的进程,逐步加大城市资助的比重,也是需要慈善工作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
调适之二:推动慈善工作的新发展
慈善事业是一种社会行为,慈善组织是民间组织,慈善工作的职责是资助社会弱势群体,目标是促进社会的稳定和生产力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慈善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解决慈善工作中的发展问题,最重要的就在于要把慈善工作紧紧融入到经济、社会的发展全局之中,围绕 “三个文明” 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发挥独特优势,积极参与和建立完善新型社会保障体系、社会救助体系,弘扬和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维护社会稳定,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要动员社会各界包括境外友好人士捐赠,赢得对慈善事业发展的社会支持力度。选择慈善项目要体现慈善工作的性质和特点,无论项目大小、资金多少,都应坚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群众受益、讲求实效的原则,有利于解决弱势群体生存与发展上最紧迫的困难。当前,应重点选择三种类型的项目:一是有利于提高弱势群体人口素质的项目;二是改善弱势群体生存条件的项目;三是开展送温暖的感情项目。
调适之三:加强慈善组织的自身建设
做好慈善工作,关键在人,就是要有一支能够把握大局,善于同社会交往、热心为弱势群体服务、谙熟慈善业务的工作者队伍。当前,慈善组织的工作人员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学习好、理解好、运用好科学发展观这一创新理论,对以前的慈善工作实践进行系统总结和理论升华,并自觉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和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提高做好慈善工作的水平。慈善工作是很具体、很实在的一项工作,每一件事、每一个项目都涉及到社会弱势群体的切身利益。按照求真务实的要求,在转变作风上狠下功夫,牢固树立 “以人为本” 的理念,做到心不离群众,嘴不离群众,讲实话,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才能把慈善工作确定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